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概況
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全稱山東勞動職業(yè)技術學院,是一所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,學校始建于1955年1月,坐落于風景秀麗 的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經十路388號,占地150畝,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。新校區(qū)位于長清大學科技園區(qū),占地1400余畝,總規(guī)劃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,規(guī)劃立項總投資4.8億元,一期工程將于2006年秋季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師資
學院現(xiàn)有教職工595名,其中專職教師225名、科級以上干部113名。具有高級職稱的106名,中級職稱的106名。在校全日制高職生3833名,中、高級技工生3700名。學院現(xiàn)有教職工595名,其中專職教師225名、科級以上干部113名。具有高級職稱的106名,中級職稱的106名。在校全日制高職生3833名,中、高級技工生3700名。
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教學設施
學院占地150畝,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。建有16000平方米的實訓大樓,擁有各類教學、實習實驗設備1000余臺套,總值達3000多萬元,其中“精大稀"設備50臺。
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院系設置
學院內設11個黨政管理機構,九個系部(汽車工程系,機械工程系、機制工藝系、機械裝備系,機械制造系,電氣工程系,電氣自動化系、信息工程與藝術設計系、經濟管理系、基礎部),5個教輔機構( 實驗中心、職業(yè)技能鑒定所、教研室、圖書館、實習工廠);設立6個黨總支、14個黨支部,在職黨員167名。
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辦學宗旨
校訓:明 德 厚 能 博 學 篤 行
校風:求真 求實 求精 求能
教風:學 高 為 師 藝 精 為 范
學風:德 能 雙 修 學 以 致 用
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所獲榮譽
五十年來,學校規(guī)模不斷擴大 , 2005年在校生已近12000名 。建校以來 ,為國家培養(yǎng)和輸送了大批“素質好、技能高、能力強"的高、中級技能型人才。在全國首屆青年奧林匹克技能大賽中,有2名學生取得優(yōu)異成績,榮獲“全國技術能手"稱號。近兩年又有5名學生進入全國技能大賽單項前10名。山東省表彰的2004年全省職業(yè)技能競賽取得優(yōu)異成績的100名“山東省技術能手"中,該院23名師生(12名教職工和11名在校學生)榜上有名。12名學生取得技師職業(yè)資格。我校畢業(yè)生深受企業(yè)、社會的歡迎和青睞,畢業(yè)生當年就業(yè)率一直保持在95%以上。
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歷史沿革
1955年1月18日,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省勞動局籌建“山東省勞動局濟南工人技術學校"。
1956年6月,“山東省勞動局濟南工人技術學校"在濟南市經十路西段建成。同時,根據勞動部統(tǒng)一技校名稱的通知,改名為“山東省勞動局工人技術學校",于9月1日正式開學。
1958年8月,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準,“山東省勞動局工人技術學校"改為中等專業(yè)學校,更名為“山東省勞動局機器制造學校"。
1962年7月23日,經勞動部批準“山東省勞動局機器制造學校"改為“山東省勞動廳技工學校"。
1965年1月21日, 山東省編制委員會批示,“山東省勞動廳技工學校"改名為 “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"。
1966年,經山東省編委批準,將原屬各市、地勞動局管理的九所技工學校,收歸省勞動廳直接領導,作為廳屬技工學校分校。 “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"改名為“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",下屬濟南、青島、淄博、煙臺、威海、濰坊、德州、聊城、濟寧九所分校。
1969年3月15日,山東省革命委員會通知,決定將“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"及所屬九所分校,下放所在市地革命委員會領導。
1969年11月7日,濟南市革命委員會決定,“山東省勞動廳半工半讀機械學校"改為“濟南第六機床廠"。
1978年5月15日,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準,恢復辦校,將“濟南第六機床廠"改為“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",由省勞動局直接領導。
1979年2月16日, 國家勞動總局、 教育部聯(lián)合通知,以“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"為基礎,擴建“山東技工師范學院"。(1985年停建)。
1989年12月經國家勞動部同意,1990年4月,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,試辦“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"。
2000年6月8日,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,“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"更名為“山東技術學院"。
2000年12月26日,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,“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"與“山東省輕工業(yè)技工學校"合并,組建“山東勞動職業(yè)技術學院",保留“山東技術學院"的牌子。
2004年8月,原“山東省輕工業(yè)技工學校"分出,改建“山東技師學院"。
學校地址:濟南市經十路388號
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所有
警告: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